青山鼓楼藏古韵,“村歌”响亮唱新声。
4月20日晚,2025“村歌—让国际听见” 系列活动开幕式暨 “四季村歌” 演示展现活动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隆重启幕,这座具有800年前史的侗族古村落,正以青山为幕、梯田为台,用歌声架起传统与现代的桥梁,让国际听见我国村庄的心跳。
活动现场(石卫勇 摄)
19:30,侗寨处处灯火通明,石板路上早已人潮涌动。
舞台上,当侗族大歌《六合人世充溢爱》与苗族民歌《春之歌》突然响起,身着侗族盛装的苗侗儿女肩并肩站在田埂上,歌声与潺潺流水声登时交织成诗。
舞台外,杭州西子女声合唱团的团员们正预备《采茶舞曲》。团长任旭荣悄悄晃动一旁的琴弦,便被其震颤的泛音惊叹,“非常震慑,特别夸姣,彻底沉浸在山水之间,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体会,咱们也今后也将测验把侗族大歌的‘喊歌’技巧融入现代合唱中,让城市里的声响也能‘接地气’。”
当中央民族乐团的指挥王冠人挥动指挥棒,《白色月亮》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等旋律随之响起。登时,全场热血沸腾。
“来到这样宽广的六合歌唱,当汗水递进泥土里,咱们的歌声也扎根在这里相同。” 中央民族乐团合唱队副队长龚俊莉抹了抹脑门的汗珠,眼中闪烁着振奋,“侗族大歌的多声部和声像梯田相同层层叠叠,这种与土地共生的力气是非常无量的。”
台下,游客纷繁举起手机,镜头里既有银发白叟在跟着厚意吟唱,也有孩提在人群中跳跃学舞的身影。
人群中,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的学生刘丹举着自拍杆往复络绎,她告知记者,这是她第五次来侗寨,但第一次看到这么多人在直播。“所以,我也预备录制几段,共享到网上去,让我们都都听到、看到。”
六合为幕,将千年侗歌与年代共识;村歌为媒,让非遗文明与现代生活共舞,黎平正将村庄复兴与国际对话。
“活动不只丰厚了当地大众的文明生活,也为推进村庄文明复兴、促进文旅交融展开起到了积极作用。” 黎平县文体广电游览局局长唐大才表明,接下来,将继续展开“村歌—让国际听见”系列活动,让赛事变成游览产品,让赛事成为文明展现渠道,让更多的人经过“村歌”了解村庄、酷爱村庄。
活动现场(石卫勇 摄)
事实上,这场“村歌”盛宴已引发全球重视。
现场,来自法国的皮埃尔·杜兰德、意大利的斯蒂法诺、德国的包子、俄罗斯的拉娜等都举着设备,在田间地头捕捉侗族大歌的 “活态” 音符,将其共享至互联网,让国际各地的听众都能听见我国村庄的声响。而中央民族乐团的“跟着民歌去游览” 肇兴篇音乐会,正在全球20多个国家的流媒体渠道同步直播,弹幕里赞许我国、赞许肇兴的留言也是好评如潮。
远处,青山上、梯田里的灯带似乎勾勒出 “村歌—让国际听见”大字,并与星空遥遥相对。这场跨过时空的盛会,不只让陈旧的侗族大歌勃发出新的活力,更让国际听见我国村庄在文旅交融浪潮中的微弱足音。
正如习近平总书记3月17日在肇兴侗寨调查时所说:“古拙与时髦的磕碰,才能让民族文明真实‘活’起来。” 在黎平,这一曲曲由土地、公民与年代一起编写的“村歌”,正乘着歌声的翅膀,飞向更宽广的六合。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石含开
修改 余光燕
二审 安通
三审 熊诚